首页
> 责任与创新 > 兵工论坛

牢记嘱托 奋力答卷
——记2019~2020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武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琢玉

发布时间:2020-12-08

  2013年6月,杜琢玉临危受命出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彼时的武重正面临重型机床行业连续下行萎缩、需求结构加速升级、行业普遍亏损、营收断崖式下跌的严峻形势和人员队伍“一盘散沙”的困境。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重时的亲历者和汇报人,杜琢玉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深切期盼,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把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融入武重血液,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和着眼未来的产业布局不仅让这个一度濒临破产的老国企,在行业“寒冬”中突出重围并逆势上扬,更奇迹般地实现了“凤凰涅槃”的浴火重生。

  攻克装备“卡脖子”  “大国重器”挺脊梁

  重型机床被称为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工业母机”,而以机床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业,更是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石。“武重作为行业‘国家队’,遇到大国重器制造难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不算一时得失,全力以赴、义不容辞。”杜琢玉说,面向国家战略和技术前沿方向,承担好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任务,不断提升武重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这是‘国家队’的使命,也是企业家的担当。”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杜琢玉从没想过放弃。缺乏专业团队,就打破国企“论资排辈”传统,选拔“敢闯敢拼”的青年英才担任项目技术骨干;基础技术积累不足,就将研发团队搬到用户车间,围绕设备需求,不断试验改进,逐项突破攻关。截至目前,累计已有由武重研制的3万多台套“母机”服务于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军工等重要领域,助推我国极限制造、精度项目等领域装备从被“卡脖子”到自力更生,扛起了“高端装备、短板装备、智能装备”的国产化“大旗”。

  业务拓展“吃螃蟹” 竞争市场“拼刺刀”

  自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机床市场急剧萎缩,需求总量比旺季减少80%。传统“短平快”的经营模式,使机床行业整体低迷,企业普遍亏损。在如此难啃的“硬骨头”面前,杜琢玉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职工的一腔热忱,“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红色基因深入骨髓,迎难而上!

  武重是全国机床行业中,在盾构机领域“首个吃螃蟹”的企业。从2015年起,杜琢玉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展盾构机经营租赁服务,形成集技术合作、加工制造、经营租赁、再制造等于一体的盾构机产业链条。同时瞄准轨道交通、铁路装备、矿山开采等快速增长的新兴领域,杜琢玉大刀阔斧推行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变量突破的“三量”经营改革,引领这家老国企从单纯设备供应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在杜琢玉的带领下,武重坚持把“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两做两懂”全过程--做平台、做精品,做最懂用户工艺的装备制造商、做最懂装备制造的技术服务商。产品结构从单一机床,逐步调整为重型机床、集成服务、专机装备并重的新型智能制造业务结构。商业模式创新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杜琢玉累计获得国家部委及集团公司管理创新成果奖10项。武重承担研制的A项目、B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科研生产项目,为支撑我国航天航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国防利器”;军民融合专机装备、盾构机制造服务与经营租赁、露天矿牙轮钻机带工程一体化运作等新增业务,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持续书写着武重对承担国家责任的更强烈的执着追求。

  “产品+”“服务+”“互联网+”的成功转型,让武重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从巨额亏损到盈利近亿元,并成为重型机床行业唯一一家连续四年保持盈利的企业,武重也连续获得集团公司经济效益突出贡献奖、2013~2016年三年任期绩效奖,而杜琢玉却已黑发变白头。

  基础研究补“短板”  自主研发填“空白”

  在大力拓展新兴业务领域的同时,杜琢玉始终在思索,如何将武重的发展基础打得更牢固?对此,他坚持将机床业务视为“根”。他认为,机床业务长期低迷,主要原因在于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供给矛盾突出,高端机床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待突破。在杜琢玉的精心部署下,经过技术攻关,武重研制出高速度、高精度、高刚度、大扭矩全新数控落地铣镗床。机床主轴转速提高2.3倍,机床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大型海上风电轮毂加工难题,还能满足电力、船舶等行业大型特大型壳体、板金的各类加工工艺需求。近年来,武重累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8项,获得授权专利147项,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27项。在龙门移动式制孔机床、数控多主轴钻床、军工科研、航空航天等核心装备、“短板”装备领域均填补国内“空白”,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并当选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轮值理事长单位。

  党建引领促改革  书写武重新荣光

  杜琢玉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履行好“排头兵”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两个“一以贯之”在武重的生根落地。在武重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杜琢玉坚决扛起党建主体责任,忠实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身处抗击疫情的前沿地区,武重集团党委积极探索并打造了“1+3”的闭环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党政工团的力量,广大职工先后投身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测温仪器配套零件加工任务等急难险重任务,筑起了企业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全面激发了一线“战疫”强大动力。在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后,武重紧跟“后疫情时代”机遇与挑战,成功中标轨道交通、国防军工、海上风电、船舶航天等领域订单,切实发挥了大国重器、央企顶梁柱作用。

  心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杜琢玉在重型机床的“严冬”中,带领3000多名员工交出了一份“武重奇迹”的漂亮答卷。面对未来各种挑战,他还将带着这一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武重集团供稿)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武重集团案例获评“2020年全国智慧企业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企业家日报》:守望“大国重器” 勇攀科技高峰 ——记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雷丙旺
《企业家日报》:江南集团舵机装配班获评“全国青安示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