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人参与北京中轴线项目建设 以科技助力“古都之脊”绽放新光芒 |
||
|
||
北京中轴线纵横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串联钟鼓楼、故宫、正阳门等15处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与变迁。日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北京中轴线项目申遗筹备过程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五洲设计院中兵文保团队受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委托,承接了正阳门监测预警项目。该项目以正阳门为试点,面向文物本体(包括城楼、箭楼的全部遗产构成要素)和遗产环境(包括雨燕在内的与正阳门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遗产环境要素)进行观测研究,旨在建立以本体结构形变、交通振动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长期监测体系,并以长期监测为基础,开展本体结构形变与交通振动间的关联关系研究,以及交通压力与遗产环境间的关联关系研究,构建面向文物本体安全、遗产环境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智能化、常态化的风险筛查和健康体检机制,使正阳门的预防性保护和系统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五洲设计院中兵文保团队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丰富的文物保护工作经验,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该项目,为中轴线其他遗产要素的监测提供了标杆,也为中轴线的核心区域保护和申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中轴线穿越故宫博物院,从高空俯瞰形成一个“中”字,塑造了中轴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五洲设计院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自1998年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以来,30余年不间断为其提供多专业、全方位的服务,支撑其建立了安全、有效、长期、全面的多维度文物保护系统和有关展览展示系统。例如,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的“故宫午门城台监测项目”,为午门城台的安全评估、保护决策、修缮维护等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支持;荣获全国测绘工程银奖的“故宫室外陈设数字化项目”,为故宫开展陈设监测、保护、研究、传承和传播等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对全国大型文物数字化工程的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荣获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综合奖一等奖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将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有机结合,采用了前沿科学技术手段与先进设备,为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等。 除了上述项目外,五洲设计院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还曾为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万宁桥,进行了详尽的病害检测与评估,确保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桥无恙;也为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实施了城台安全检测,为其筑起安全防线;此外,还针对历史悠久的端门,进行了细致的病害检测调查,旨在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免受损害。 在这条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道路上,“中兵文保”这支文保领域的新兴队伍,紧跟文物保护行业理念升级和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文保科技装备研发、文物资源信息化管理、文物保护智慧化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化融合等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并针对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从前期的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提供一条龙的服务,由此形成了集文物保护勘察设计、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数字化、文物信息化以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于一体的“4+1”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业务体系,以及“三文三化”文物发展理念,在全力打造五洲设计院品牌和“中兵文保”品牌的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五洲设计院在文物保护与建筑安全领域的专业实力,更彰显了其对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未来,五洲设计院将进一步强化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继续深度参与北京中轴线等项目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在文物保护领域贡献五洲力量,助力绘就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画卷。 来源/五洲设计院 文/魏萌萌、杨桂玲 |
||
关闭窗口 |
| ||
| ||
| ||
|